百年万鸿记 · 资讯动态

返回

茶生自然 乐在其中 记百年万鸿记“茶与乐的对话”茶会

资讯动态
百年万鸿记线上商城 百年万鸿记线上商城 点击进入
       自唐宋以来,茶会,就不仅仅只是饮茶二字,它是茶以空间、美学及精神的形式,将内涵向外延伸,并呈现出一种天(自然)、人(茶人)、物(茶)的圆融。一期一会,说的正是三者和合之缘的难得与珍贵。


       如梦似幻的茶会之境,无疑是百年万鸿记“茶与乐的对话”茶会会场给人的第一感。步入会场,映入眼帘的是正中大屏幕上的竹影,婆娑的竹影仿佛是从巨大的纸窗外透过来,东方韵味跃然眼前。竹影幕下的一架三脚钢琴前立着一具中国大鼓,大鼓前是点缀着盆景T形台,两侧的主泡桌,虽为主泡之域,却不抢眼,隐于境而行;大幅的麻布帘子装点着会场的边墙,帘子之间,巧妙地透出水墨丹青,地上随性又灵巧地“搁”着圆形的纸灯笼,从光里“长”出了枝叶、“长”出了茶。
 


       
东方与西方、外在自然与内在自性、茶与乐交织相融,坐下来,茶会开始得正当其时。
 

 
大音希声

       大不是音量,是震撼人心的音调,希不是没有,是绕梁三日的韵味。
 


       
开场鼓是大音。在鼓者李子健的大鼓引领下,鼓者们铺陈出“风、雨、雷、电”四象,在鼓曲的设计里,没有过于复杂的点击,简单的鼓点彼此交织出一幅洋洋洒洒的图景,酣畅沸腾,如同茶从一片叶子至沸水中成汤的蜕变,又似一个人经历风雨见彩虹的豁然。
 


       
胡伶的无伴奏吟唱亦是大音,此处,只闻音之频率,高扬而具穿透力。《茶马古道》跨越时空,宽广的音域将曲折蜿蜒的古道呈现在眼前;《All I Love So》则向我们展示了爱的纯澈。歌声回旋,会场每个人的呼吸仿佛也在跟着歌唱,这种共鸣,即是天籁。
 

 
东西无碍

      东西方的交融,茶从来都是重要的介质。而彼此演化出的茶文化,在今天,得以完全无碍地交织出新的篇章。


       来自欧洲的钢琴家Martin及其夫人Silke带来的肖邦、柴可夫斯基,纯西方语言的古典乐,却融入得那么灵巧,琴声如同大珠小珠,争落玉盘,轻盈而富有生机,如同杯中那透着阳光香味的古树茶。
 


       
 我们不禁感慨,若肖邦、柴可夫斯基二位音乐大师当时生在中国,想必也是个爱茶之人。地域有东西之分,茶与乐却如知音那般,打动着同一样的心。
 

 
遇见灵魂

       将《朗读者》搬上茶会,可谓画龙点睛之笔。每个茶人,品一口茶,都渴望品入心去。因为只有入心了,茶才会升华成一种生命的能量,让我们遇见未知的自己,感悟出生命的厚度。
 


       
 “亲爱的,请你仔细聆听,在花开的声音里,你我都在。日月的守望里,我们也在。而时光的歌谣里,随着那轻扬的风声,百花都在为我们,为所有的生命欢唱。”这是明二给妻子的朗读。
 


     
且听本源《漫步人生》的朗读:“万物都在周期里进化,让爱的诗句充满整个世界,就像一场春雨洗去地球沉积已久的污泥。”
 


      
他们不是诗人,只是一个茶友,但诗意从未离开过他们。他们又是诗人,因为遇见茶,他们便遇见了灵魂,而诗,即是灵魂的声音。
 

 
得茶得乐

       与常见小桌各置主泡的方式不同,此次180人的茶会,仅安排两位主泡,这是同座奉茶的茶道精神的呈现,一茶同壶而出,心中了无分别。
     

      
第一道古法龙团铁观音,清香雅韵,其天然的兰花香,与场韵结合得天衣无缝,她如同乐曲前奏,引导着茶人轻轻地把心安驻下来;第二道90年代甲级蓝印,20多年自然陈化,饱满的口感,化出微微的梅香,现场兰竹皆有,再以梅香和之,妙不可言;第三道古树紫茶王,这是带着光的茶,时间在古树里凝成了一种振动,茶气宽广深远、茶汤回甘过喉,身心都清透起来,不愧为金奖“茶后”加身的名茶;第四道60年代廖福散茶,人50而知天命,茶50高龄可是凝聚了天地的能量,一杯品罢,全身已微微发热,至此,这一茶之乐章就入高潮了。
 


      
金万鸿国际集团(JWHI)董事长芦书峰先生在形容此次茶会时说道:“这里有高,却不是曲高和寡的高;有低,那是平易近人的低。”高低错落有致,是一种东方的智慧,他表示:“茶与乐的交融,传承中国古代茗茶文化,创造出茶道新文明的形式,为热爱生活的人们,奉献一场自然的旋律,让茶香与乐韵沁润心灵。”
 


       有人说世间所有的相遇都是久别重逢,是的,在茶的世界里,茶来自自然,把心带入自然,茶就如我们生命路上的好朋友,为我们的生命注入新的乐章,也让我们乐在其中。所以,今夜又是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
 


       

阅读 

好茶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