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佛一茶——百年万鸿记与您共赏佛教里的智慧
2017年5月16日,百年万鸿记特邀北京大学东方文化研究院教授——王邦维先生到广州东方文德百年万鸿记茶业艺术中心举办了“佛教中的念诵与书写”品茗座谈会。
座谈会上,中山大学哲学系龚隽教授、中山大学历史系景蜀慧教授、中山大学人类学系邓启耀教授、华南农业大学何方耀教授、省禅宗文化研究基地冯胜平主任,以及中山大学哲学系历史系的部分硕博生和茶友们共四十余人齐聚一堂,在轻松幽默的茶会上品茶论道、启迪智慧,共同鉴赏佛教里的智慧。
▎王邦维教授
王教授师从佛教与中印文化交流著名学者季羡林教授,1992年迄今先后任北京大学东语系、东方学系、外国语学院、东方文学研究中心教授。主要著作有:佛经故事选 、大唐西域求法高僧传校注、 佛教史话、南海寄归内法传校注等。
王教授的演讲从佛教中的普曜经说起,探讨佛教语言的来源——梵文佛典的的“字书”和“字门”。“字书”是字体,《方广庄严经》里讲年少的佛陀懂得六十四种语言文字。“字门”指学习字母,古代梵文字母表里每一个字母都有其特殊的意义。王教授从印度语言的角度,说明唱字也是古代作为修行法门的一种。
随着佛经的翻译,印度的梵文字母也传入了中国。从唐诗中可以看到,当时的文人或士大夫表现对梵字的关心。唐代文人书写梵文,并非一般的书法,而是希望通过观想而悟禅,书写梵文既是个人的宗教信仰,也是一件颇为风雅的事。
王教授逐步深入,娓娓道来,当印度文化传入中国,中国人是如何学习并使之风雅化。在轻松优雅的茶会中研讨学术,品茗厅仿佛化作了知识的殿堂,教授独特的学者气质,博学而幽默,儒雅而风趣,道出了一代学人的风范。
这次品茗座谈让我们学习领会到,每一音节中蕴含一种特殊的意思,每一款茶汤中拥有独特的味道,每一个人也有其独特的气质和故事。
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