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茶录——华南茶区(二)
华南茶区分布辽阔,茶区范围除福建省外,还包括东南部的广东、广西,以及祖国最南端海南省。
广东
广州是中国内地有名的茶叶集散地,至今全省传统名茶和新创名优茶已达40多种。有绿茶、红茶、乌龙茶、白茶、黄茶、黑茶、花茶、保健茶等多种茶类。
著名优茶——
凤凰水仙:乌龙茶,原产于广东省潮安县凤凰山区,相传在南宋时期已有栽培,迄今已有900余年历史。具有独特的天然花香,汤色澄明黄亮,碗内壁显金圈,滋味浓醇鲜爽,叶底匀齐,青叶镶红边。其泡茶方法也十分讲究,用特制精巧的宜兴小紫砂茶壶,用“若深珍藏”小瓷杯泡饮,茶多水少时间短。一泡闻其香;二泡尝其味;三泡饮其汤。饮后令人释躁平矜怡情悦性。畅销泰国、新加坡等国家。
凤凰单丛:属乌龙茶类,产于广东省潮州市凤凰镇凤凰山。既是传统名茶,又是历史名茶。单枞茶,系在凤凰水仙群体品种中选拔优良单株茶树,经培育、采摘、加工而成。因成茶香气、滋味的差异,当地习惯将单丛茶按香型分为黄枝香、芝兰香、桃仁香、玉桂香、通天香等多种。
英德红茶:产于广东省的英德市,是英德特产之一。在港澳和东南亚地区很受欢迎。英德红茶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油润,细嫩匀整,金毫显露,香气鲜纯浓郁,花香明显,滋味浓厚甜润,汤色红艳明亮,金圈明显,叶底柔软红亮,特别是加奶后茶汤棕红瑰丽,味浓厚清爽,色香味俱佳,较之滇红、祁红别具风格。
古劳茶:古劳茶因产地而得名,是广东省的历史名茶,由客家人创制于宋朝。主要有“古劳茶”和“古劳银针”两个品类。
广西
广西境内产的茶品种比较多,按名气来说,梧州六堡茶的名气比较大点。
桂林毛尖:产于广西桂林尧山地带,为绿茶类新创名茶,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桂林毛尖条索紧细,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鲜爽。开水冲泡后,条索松软,香气清高,叶底嫩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冲泡提示:通常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水温在80℃左右最为适宜。
六堡茶:此茶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及贺县、恭城等地,属黑茶类。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六堡茶有散茶和篓装紧压茶两种,六堡散茶直接饮用。其干茶色泽褐黑光润,叶条粘结成块,间有黄色菌类孢子,味醇和适口,汤色呈深紫红色,但清澈而明亮,叶色红中带黑而有光泽。有槟榔香、槟榔味、槟榔汤色是六堡茶质优的标志。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而著称。
广西境内产的茶品种比较多,按名气来说,梧州六堡茶的名气比较大点。
桂林毛尖:产于广西桂林尧山地带,为绿茶类新创名茶,清明前后采摘,标准为一芽一叶初展。桂林毛尖条索紧细,白毫显露,色泽翠绿,香气清高持久,滋味醇和鲜爽。开水冲泡后,条索松软,香气清高,叶底嫩绿明亮;滋味醇厚鲜爽。冲泡提示:通常1克茶叶用水50毫升~60毫升为宜;水温在80℃左右最为适宜。
六堡茶:此茶产于广西苍梧县六堡乡及贺县、恭城等地,属黑茶类。已有200多年的生产历史。六堡茶有散茶和篓装紧压茶两种,六堡散茶直接饮用。其干茶色泽褐黑光润,叶条粘结成块,间有黄色菌类孢子,味醇和适口,汤色呈深紫红色,但清澈而明亮,叶色红中带黑而有光泽。有槟榔香、槟榔味、槟榔汤色是六堡茶质优的标志。且耐于久藏,越陈越好,素以“红、浓、陈、醇”四绝而著称。
海南
全国最南端的海南茶叶以“华夏第一早春茶”享誉全国,所属正是华南茶区。
苦丁茶:海南野生苦丁茶主要分布于海南五指山区热带丛林中,属苦丁茶冬青植物的一个品种,不同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出产的属于枸骨刺种的苦丁茶。叶呈卵状长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
白沙绿茶:海南省五指山区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的国营白沙农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沙绿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无梗杂、色泽绿润有光,香气清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细嫩匀净,滋味浓醇鲜爽,饮后回甘留芳,连续冲泡品茗时具有“一开味淡二开吐,三开四开味正浓,五开六开味渐减”的耐冲泡性。成茶既有中小叶茶树品种清高之香气,又有大叶茶树品种之浓醇滋味。
苦丁茶:海南野生苦丁茶主要分布于海南五指山区热带丛林中,属苦丁茶冬青植物的一个品种,不同于四川、贵州、云南等地出产的属于枸骨刺种的苦丁茶。叶呈卵状长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
白沙绿茶:海南省五指山区白沙黎族自治县境内的国营白沙农场特产,中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白沙绿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无梗杂、色泽绿润有光,香气清高持久,汤色黄绿明亮,叶底细嫩匀净,滋味浓醇鲜爽,饮后回甘留芳,连续冲泡品茗时具有“一开味淡二开吐,三开四开味正浓,五开六开味渐减”的耐冲泡性。成茶既有中小叶茶树品种清高之香气,又有大叶茶树品种之浓醇滋味。
阅读